产品名称:非遗腾冲丨编篾老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:2024-04-02 02:40:26 来源:乐鱼体育最新登录地址 作者:乐鱼体育官方网页版

  清晨时分,步入敬老院,往左手方向望去,一位白发老人端坐于旧木椅上,目光穿透薄雾,望向远方二尖山,似乎正与云岩寺的钟声对话,时空在这一刻被缓缓定格、无限拉长,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清晰,晨露滴落的声响亦清晰可辨。

  敬老院的庭院正中,有一个约三分一亩大小的长方形花台。沿着台边缓缓漫步,约行五十步,一座顶盖石棉瓦、墙体由空心砖筑成的火房映入眼帘。房子不高,从其约半人高的围墙后可见四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,玉米骨头在火堆里“噼啪”作响。

  “请进,请进,这里暖和,来,坐坐。这位是段登虎,旁边坐的是李维学……”敬老院院长窦顺强像是老友一般介绍着这里每一位老人。抬头望去,那些经历岁月雕琢的脸庞,在摇曳的火光下显得格外深刻,恍若间,罗中立油画《父亲》的模样迭现眼前。他们微陷的眼睛浑浊、深邃,干裂的嘴唇黑中泛白,稀疏的胡须随着低语微微颤动,脸上一道道皱纹都似乎贮藏着故事。登老坐在角落,头上解放帽边角磨损,星星点点的白色棉絮从帽檐的裂缝中探出头来,淡灰色的棉袄上袖口和下摆经过无数次的摩擦变得毛躁起皱,身上满是岁月的痕迹。他的双手皱纹纵横、满布老茧,左右食指贴着的创可贴,都是岁月在他手上刻录的图文,讲述着那些不易被人察觉的坚韧与坚守。

  视线随着升腾的烟火,定格在屋内一人半高处静默的漆黑横梁上。七八根横梁横搭成两个隔层,上面摆放着被烟熏得色泽深浅不一的簸箕、竹篮、粪箕等各式篾品,那些质朴的纹路,在烟火氤氲中显得愈发斑驳、真切。登老缓缓端起玻璃茶杯,口中喃喃细语,似是低声细语地说着那些独属他们年代的故事。

  “别看邓老伯他们这把年纪,说起话来哼哼的,让人不大明白,但这双手哪,活儿还是那么利索。咱明光这块儿,耳朵里从小听着‘七竹八木’的老话,以前从竹头搭的房顶,到头上戴的大稀帽、二烯帽、小斗笠,数下来那簸箕、竹篮、粪箕、晾衣杆、席子、竹叶帽,还有逮鱼用的鱼笼,家家户户,日日夜夜,人人手里头离不开这些竹子做的东西,那时少了这些玩意儿,不知可咋个过呢。”

  “熏烟啊,是咱们这儿的老办法,熏烟过程中,竹子里的木质素和单宁酸就跟竹纤维咔嚓一下,结出一个保护层,这样一来,竹编的东西对这风吹日晒的适应性就强多了,用的年头也长。至于你说的‘脏’嘛,水一冲,它那颜色就自然地由深褐变浅褐,看着古味儿十足,倒也雅致。”

  在一番交谈中,太阳悄然爬上山头,把二尖山山头的云雾撩开,云岩寺轮廓已清晰可见。登老同两位老人起身,拿起工具,缓步走向院中,在阳光斑驳散落的角落里,开启新一天的劳作。

  老人们将之前劈开、泡过水、晒过太阳的粗壮竹条,放在拇指和篾刀之间,“呲呲呲、呲呲呲……”,一削一刮一磨间,竹条慢慢变得青白分明、粗细均匀。整个过程一言不发,眼神深邃专注,手上轻盈自如。

  “刮篾啊,得让竹篾子光滑得能照人,看着简单,其实门道大着呢,得经过砍、锯、切、削、编、织、扯、磨这一大套,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,手上不磨点皮不掉点血可不行。”据窦院长介绍,老人们每天都会不急不缓地坐在院中,一手握刀,一手扶竹,静静地剖出一片片竹片,再将其在指间与篾刀之间来回拉扯,削成一根根纤细均匀的竹条,然后挑选不同的编织法制作不同种类的篾品。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编织着,岁月在他们的指尖流转,竹子在这里经历了刀的碰撞、水的洗礼、风的吹拂、手的编织、烟的熏染……从天然的生长到被赋予新的形态,它们不再只是竹子,更是连接老人与这个世界的桥梁。

  “一个卖个二三十,一年卖个五六个,做这真的不赚钱。”老人们声音低沉,却不带一丝沉重,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。在明光,篾艺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,它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,更是当地生活、文化的一部分。老一辈的手艺人编织出的篾品实用且美观,承载着生活的智慧与匠心。然而时光流转,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,明光的青壮年纷纷涌向都市,传统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,篾艺亦逐渐失去了它的市场地位。在现代社会的滚滚车轮下,这些蔑制品的实用性和价值,慢慢地像退潮的海水,被新的事物所取代,犹如记忆中老家那条蜿蜒的小路,渐行渐远,逐渐模糊。

  时光不会为任何人停歇,但篾艺的故事仍会在老手艺人细腻的指尖下缓缓流淌,一丝一丝编织着关于坚守、关于生活的感悟。这些篾品,或许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但它们的存在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,悄然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续写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篇章,静静地诉说着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生命力量。

返回